昆明市滇池管理局 dgj.km.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15113833-202506-501827 主题分类: 建议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 发布日期: 2025-06-11 17:33
名 称: 关于昆明市第十五届人大会议第155220号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 关键字: 建议答复的函

关于昆明市第十五届人大会议第155220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6-11 17:33 浏览次数:0
字号:[ ]

尊敬的李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质效的建议》建议收悉,交由我局主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协办。该提案调查充分、针对性强,以问题为导向,为进一步巩固雨污分流工程成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推动雨污分流工程长效运行和整体效能发挥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现答复如下:

一、工程完成情况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改工作部署,按照《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室、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贯彻落实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实施方案〉的通知》(昆办发〔2021〕10号)要求,昆明市有序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工作。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报告指出的“尚未完成改造的城中村284个、老旧小区997个,雨污混接、错接点4455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在此基础上,《昆明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的“新建(改造)200.14公里市政排水管网,改造5593个庭院小区排水管网”已全部完成。全市累计新建(改造)市政排水管网282.78公里(超额完成原计划200.14公里的41%)、庭院管网2037.02公里,完成6392个庭院小区(超目标14%)、286个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整治雨污混接错接点4455个。

经过本轮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后,昆明主城区雨污分流率大幅提升,主城区建成区雨污分流率由34.81%提升至89.85%,其中二环内分流覆盖率达95.6%(仅剩2平方公里文物及军事保护区域未改造),二环外达89.3%;恢复河道雨水排口1431个,动态管理覆盖率达100%。

二、工程评估情况

为规范昆明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效果和综合效益评价工作的开展,结合实际情况及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工程的实施特点,市生态环境局、市滇池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联合印发了《昆明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效果评价办法(试行)》。为客观分析评价雨污分流工程实施效果,查找存在问题和不足,以评提质,结合实际情况及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工程的实施特点,市环科院联合中国环科院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昆明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效果进行系统评估分析,并形成《昆明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工作2024年度评估报告》。雨污分流工程实施已取得了既定成效,一是污水处理效能提升,2024年纳入评估的13座水质净化厂中,10座化学需氧量(COD)进水浓度同比升高2.6%~101.1%,11座氨氮浓度升高11.9%~78.1%;化学需氧量年削减量达13.33万吨(同比增19%),氨氮削减量1.12万吨(同比增7.66%)。二是城市防汛成效显著,2024年淹积水点较2023年减少13~20处,退水时间平均缩短30%;299个庭院小区历史内涝问题得到根本改善,普吉路、雨龙路等重涝点退水效率提升40%,积水深度由30厘米降至15厘米以下。三是河道水质改善,滇池入湖COD面源污染占比下降至30%,入湖河道总磷浓度同比降低15%~20%,采莲河、明通河等6条河道水质由劣V类提升至IV类。

结合雨污分流工程效果评估工作,通过查缺补漏,新发现并整治雨水接入污水系统问题点位63个、雨污水混排反弹问题105处,增设截污设施63套。

三、管网排查情况

为确保排水管网普查、排查工作全面开展,昆明市印发了《昆明市主城区排水管网排查工作方案》。目前,在昆明排水公司既有的排水管网基础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上,根据《云南省城镇排水设施数据管理技术标准》(DBJ53/T-93)要求,昆明市主城区已完成7996.97公里市政公共排水管网普查,11171.46公里小区庭院排水管网普查,并完成19168.43公里排水管网普查数据整理入库工作,昆明主城区排水管网“一张图”基本形成。采用CCTV、QV等技术手段,现已完成约2000公里排水管网的排查工作。

四、工作安排及下步打算

(一)进一步查缺补漏提升完善。结合《昆明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工作2024年度评估报告》研究成果,开展昆明城区二环路内雨污分流查缺补漏,进一步梳理二环外雨污分流系统并实施提升完善,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做好常态化排查整治,实现雨污分流工作提质增效。

(二)强化排水系统精细化管理。坚持雨污分流工作“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排水系统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排水许可管理,实施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制度;对排水户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确定重点排水户清单,对排水许可“应管尽管”,以排水许可证后监管为切入点,规范排水户排水行为;加强监督执法,强化雨污分流后新增或恢复雨水排口监管,提高源头污水收集效能;通过联合监管和执法联动,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是按照“科学、精准、高效、有序”的原则建立市级统筹,各区、街道、社区分级负责的应急调度指挥机制,确保雨季溢流、排水管道积淤、错接乱接、向雨水箅子乱倾倒厨余垃圾等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三是按照“查、测、溯、治、管”专项行动工作要求,结合滇池流域入河排口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强雨水口监管,构建重点排口水质水量及视频监控系统,实现重点入河排口排放情况的实时感知及污染负荷排放情况的精准监测。

(三)完善排水管网排查机制。一是按照管网权属实时维护更新数据,实现昆明主城区排水管网“一张图”(GIS)完善排水管网“一张图”动态管理。督促各区在完成市政、庭院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后,形成准确的电子版竣工图,包括排水管线管位、标高、接口位置等详细信息,并及时提交市级相关部门,动态更新完善相关数据信息。二是建立排水管网周期性检测评估制度,根据排水管网普查、排查情况,制定排水管网修复、更新、改造计划并实施,全面提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

(四)完善排水管网运行维护机制。推动排水管理进小区,借鉴深圳治理经验,主要采取全面推进小区排水管渠专业化、精细化、系统化管养,解决排水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以改善和提升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从“投资建设为主”向“投资建设与运维管理并重”转变。推进《昆明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修订,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由各区政府负责辖区庭院小区内部管网管养,并明确经费来源。

(五)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一是强化源头治理,按照全域推进建设理念,要求市域范围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按照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要求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二是按照“源头削峰、过程排蓄、末端消纳、精细化管理”的思路,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低影响开发措施,从初期雨水截流、调蓄、快速处理系统建设以及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统筹地表径流污染控制工作,提高径流污染控制水平。

(六)推动排水单元达标建设。学习广州经验,探索开展排水单元达标建设,把治水理念、爱水护水的意识传导到每一家、每一户。一是科学划定摸清排水单元底数,精准区分单元类别,把一个城市划分成上万个排水单元,实行精细化管理;二是制定创建标准及要求,规范内部管网巡查维护标准;三是明确各排水单元的权属人、管理人、养护人、监管人,压实各方责任;四是制定标准作业图,建立举报和监督考核机制。全社会参与雨污分流,创建达标排水单元,巩固雨污分流成效。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感谢您对昆明市排水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

2025年5月27日

(联系人及电话:姚丰,0871-64610023,177871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