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政协昆明市第十四届四次会议第144426号提案答复的函
李君婷委员:
您在政协昆明市第十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44426号《关于推进“数字滇池”平台建设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提案,调查充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对我们的工作有着现实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升滇池智慧管理水平,2021年成立昆明市滇池保护治理信息中心,并安排市滇池管理局全力推进滇池保护治理信息化建设工作。2020年我局建成了滇池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在滇池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完毕并不断改进完善的基础上,完成“智慧滇池”项目可研和近中期方案编制,其中一期项目(滇池蓝藻水华和电子围栏管控)、智慧滇池-流域时空数据底座和水质水污染智能化管控模块建设方案已申请立项审批,一期项目(滇池蓝藻水华和电子围栏管控)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提级论证并取得立项批复,智慧滇池-流域时空数据底座和水质水污染智能化管控模块项目正在推进提级论证和立项审批工作。
一、加强数据整合共享,完善监测体系
近年来我局持续整合市级有关部门和流域各区环保、水利、气象、生态、自然资源等类型数据,在滇池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接入了滇池湖体10个国控水质自动监测站包含PH、藻密度、溶解氧在内的所有9项水质指标在线监测数据、75个流域河道水质自动监测站(12个国控点及10个cod监测点、56个生态补偿点、7个非生态非国控点)、28个水质净化厂逐小时进出口水质水量和状态数据、61个河道断面水量、流域内266个水文站(34个河道水文站、13个河道水位站、219个雨量站)、321路视频监控数据(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滇池湖体视频监控108路、渔政湖体监控28路、各区河道及防汛71路、生环局蓝藻监控4路、湖泊公司沿湖监控110路)、273家排污企业在线监测数据、水质净化厂污泥处置“三联单”数据,排水公司污水管、雨水管、旋流井、泵站闸、泄洪闸液位在线监测数据,滇池每日水情数据(草海、外海水位,湖体库容,下泄水量,牛栏江补水水量,海埂蒸发池蒸发量),数据总量达近7000万条,并接入了国家水质自动综合监管平台、“智慧水务”平台、管网液位在线监测平台、滇池蓝藻水华监测预警平台、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道溢流污染智慧监控系统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平台,为中远期的辅助决策中心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按照《昆明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要求实现市级数据共享。同时,我们根据业务工作需求开发了移动端“智慧滇池”APP,可实时查询滇池湖体国控点位水质、主要入湖河道监测断面水质、水质净化厂进出水口水质等数据信息,实时查看河湖点位视频监控,为用户提供“滇池保护治理重点区域综合信息图”等资料,为日常监管工作提供移动端数据支撑。
二、紧密结合业务工作,强化数据赋能
我们以平台信息数据为基础,紧密结合滇池保护治理业务工作需求,建立入湖河道水质监测数据异常监督预警工作机制、滇池流域水质净化厂运行效能监管工作机制。每日自动生成表格报送滇池湖体10个国控站点总磷、高锰酸盐指数、藻密度、水温等指标日均值和当月月均值,对比同比、环比情况,分析各指标变化趋势。根据35条主要入湖河道上87个河道水质自动监测站点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数据情况,每日自动向流域各区推送河道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超标信息,每半月向各区(管委会)党政主要领导发送近期各自辖区超标情况提示短信。根据上下游数据自动分析,初步对影响水质变化的污染源进行溯源锁定,每日自动生成河道自动水质监测站水质超标疑似污染区域分析日报,每日提供至相关业务处室及单位,派发任务至各区排查处置。平台每日自动分析滇池流域29座水质净化厂逐小时进出水水量、水质、投药量、用电量、中水使用量等数据变化趋势,根据各水质净化厂各项历史运行参考数值,解析滇池流域水质净化厂当天运行状况、尾水水质变化情况,生成滇池流域水质净化厂自动监测数据分析日报,每日提供至相关业务处室及单位,对疑似工况不稳定和出水水质不达标的水质净化厂及时核查处置。
三、强化数字业务应用,服务管理工作
2021年起,我局每年使用无人机对滇池湖滨进行航摄建模,获取核心区、缓冲区、主要入湖河道两侧50米等超过450平方公里范围的无人机航摄三维模型,构建了滇池湖滨和河道范围数字孪生数据库,逐年与上一年模型数据进行比对,建立滇池生态保护核心区、缓冲区地表资源及构(建)筑物定期比对监管机制,根据模型比对情况拆除核心区内构(建)筑物52处,总面积1220平方米。建成卫星遥感监测模块,收集入库1966年、1967年滇池历史影像数据,建立2017年以来流域范围卫星遥感历史数据库20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每日开展滇池310平方公里水体范围蓝藻水华分布情况和面积占比监测,形成滇池蓝藻水华遥感监测报告141份,通过滇池蓝藻水华监测预警平台实现7日内滇池蓝藻水华的预测预警,自2023年起,市滇池蓝藻防控指挥调度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在气象、无人机等各技术小组的支持下进行监测分析及藻情研判,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研判及时调整,提升预测的准确性,为滇池蓝藻水华现场应急处置提供及时、高效的指挥调度;针对包括全流域在内的3000多平方公里范围的林地、草地、水域河渠、耕地等8种地类开展地表资源图斑变化监测15次,形成全流域范围、核心区、沿湖湿地、河道两侧范围等各类地表资源监测图斑分析报告412份,监测到变化图斑1万余个;开展昆明主城区城市疑似黑臭水体遥感监测7期,共发现疑似黑臭水体15处,完成整改14处。同时,积极推动deepseek国产大语言模型赋能滇池保护治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依托昆明市政务云部署deepseek-R1全参数大模型,构建推理型模型+生成式AI双引擎AI模型底座,着力打通从数据获取到各类报告输出的全过程、全链条技术环节,开发相应的业务服务功能,形成核心数据资源,将各类业务模块整合其中,配置接口信息,定义触发预警报警机制、语音交互识别、资料数据库切片等一系列组件工具,构建智能问答、形式研判、预测分析、溯源分析、报告生成等应用场景。此外,我局正在推进实施“智慧滇池智能化管理平台”一期项目(滇池蓝藻水华和电子围栏管控)、智慧滇池-流域时空数据底座和水质水污染智能化管控模块建设项目,建设滇池蓝藻水华智慧管控模块、渔政管理模块、船舶管理模块、综合执法模块、流域水质净化厂在线监测设施设备及监测数据监督模块、湖泊流域高精度基础数据体系、流域时空大数据模块等系统模块及配套硬件设备,研发滇池滨岸带蓝藻水华堆积风险评估模型,实时动态识别蓝藻水华的易堆积滨岸带区域,实现滇池蓝藻水华“生长-堆积-处置”全过程的智慧化管控。计划在数据资源方面,全面整合治理流域跨部门数据,完善湖泊流域高精度基础数据体系,形成流域高精度地理空间数据集以及水环境、水生水资源数据长效共享机制。在决策支撑方面,建立覆盖盘龙江和海河小流域的污染网格化管理系统,为中远期全流域范围数字孪生场景建设及水污染溯源管理积累经验。在可视化表达方面,构建1套全要素数字孪生底板和三维仿真平台,实现流域多元数据和专业模型的耦合。在业务支撑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滇池湖区电子围栏监测网络,着重提升渔政管理、船舶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滇池流域29座水质净化厂58套水量水质自动监测设施设备直连,判断水质净化厂上传数据、设施设备运行状态的真实性,有效发现水质净化厂疑似弄虚作假、自动监测设备不规范运行、上传至监管部门数据异常等问题。
感谢您对滇池保护治理的诚恳建言,希望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
2025年5月29日
(联系人及电话:熊胤棚程1730009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