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2025年1月6日,中共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4年第8次集体学习。学习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纪律保证。”为主题,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于2025年1月6日下午在自学基础上召开集体学习(扩大)会议。局党组书记袁亭聚同志主持会议,局领导班子成员、局保留副处级干部、局机关各级调研员、局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各基层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副局长杨旭同志从三个方面作主题发言,一是严守纪律红线,确保担当干事、干净做事。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作用,滇池保护治理不仅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举措。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二是严守纪律底线,增强使命担当。滇池保护治理是重大政治任务,关乎生态安全与人民福祉。滇池保护治理资金量大,项目多,我们要加强廉洁纪律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规范权力运行,防止利益输送、贪污受贿等问题。三是依靠党的纪律,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滇池保护治理工作繁杂,涉及多部门协作。我们必须严明工作纪律,明确各岗位责任,杜绝推诿扯皮。我们要清醒认识滇池保护治理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复杂性,秉持“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宣传滇池保护治理政策,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群众参与监督举报,提升“生态颜值”与“幸福指数”,凝心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幸福春城。
四级调研员苏勇同志作交流发言,指出,通过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到云南考察时的讲话精神,为滇池的保护治理指明了方向。作为滇池管理工作人员,深感责任重大。一是加强环湖湿地建设管理。我们要滇池沿岸的星海、海东、王官等数十个湿地串珠成链,成为了改善滇池水质的“过滤器”,这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践行。这些湿地不仅能够有效净化水质,还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了市民假期出游的热门地,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的相得益彰。在管理上,需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二是加强蓝藻防控处置。蓝藻防控和处置是滇池治理的重点与难点。当前,我们采取了“调水、捞藻、控藻、除藻、冲藻、拖藻”等防控处置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从防控角度看,要进一步加强源头控制,削减入湖污染物,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从根本上减少蓝藻爆发的诱因。同时,持续完善蓝藻水华巡查、监测、预警体系,利用先进的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技术手段,提高监测预警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三是加强生态修复。加强水资源统筹调配,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利用中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注重湖体生态系统的修复,加强对滇池周边面山的生态保护,推动水生态修复与周边产业的融合发展。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袁亭聚同志作总结发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
一是严明政治纪律,强化干事创业“主心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首位。我们必须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护高度一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绝对领导。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纪学习教育和“三会一课”等日常学习结合起来,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敢于斗争、取于亮剑,旗帜鲜明反对西方错误思潮的侵蚀和影响,切实维护滇池保护治理领域意识形态安全。
二是严明组织纪律,筑牢滇池治理“压舱石”。落实《决定》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严格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任人唯贤唯能,完善和落实干部履职保护、容错纠错等长效机制,通过工作上鼓劲、人文上关怀、待遇上保障,健全细化考核评价体系,营造人人争先、事事创优的干事创业、改革创新氛围。
三是严明廉洁纪律,常念履职用权“紧箍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集中组织教育有“分隔符”,但党纪学习教育没有“休止符”。我们要通过经常性开展纪律教育、警示教育,注重用典型案例释纪说法,设置专题警示教育“教案”,推动警示教育“精准滴灌”,启发党员干部汲取教训、反思警醒,始终绷紧纪律之弦。
四是严明群众纪律,奏响服务为民“好声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真正使党纪学习教育成为学方略、谋创新、抓落实、谋发展的契机,着力抓好党纪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做好河道溢流、“十年禁渔”、蓝藻防控、生态修复等各类群众关切,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
五是严明工作纪律,拧紧作风效能“总阀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切实改进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我们要始终保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常态化开展作风纪律和专项检查,始终融入平常、严在日常、抓在经常,堵住“小疏漏”,杜绝“大问题”,要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扫除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树立滇管人的作风形象。
六是严明生活纪律,增强拒腐防变“免疫力”。落实好《决定》提出的“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要求,通过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节假日发布廉政短信提醒等形式,探索建立干部职工“八小时内”,更要把“八小时外”的“社交圈”“朋友圈”“生活圈”纳入监管视线,持续释放严的信号,推动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确保把问题遏于萌芽、止于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