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滇池管理局 dgj.km.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15113833-202406-464139 主题分类: 建议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 发布日期: 2024-06-24 17:42
名 称: 关于昆明市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138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关键字: 昆明市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138号提案答复的函

关于昆明市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138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6-24 17:42 浏览次数:0
字号:[ ]

饶劲委员:

您在昆明市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立“后雨污分流时代”管网治理及运维管护长效机制的建议》提案,交由我局主办,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和市水务局协办。首先,对饶劲委员尽职尽责、着力家乡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关注污水治理难点表示诚挚的敬意。我们认为,饶劲委员提出的提案调查充分、针对性强,以问题为导向,为进一步巩固雨污分流工程成果,建立长效动态管理机制,切实推动滇池保护治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现答复如下:

一、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工作完成情况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改工作部署,按照《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室、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贯彻落实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实施方案〉的通知》(昆办发〔202110号)要求,昆明市有序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工作。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报告指出的尚未完成改造的城中村284个、老旧小区997,雨污混接、错接点4455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在此基础上,《昆明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的新建(改造)200.14公里市政排水管网,改造5593个庭院小区排水管网已基本完成,其中:市政排水管网新建(改造)完成194.95公里,完成比例97.41%,完成庭院小区排水管网改造5592个,完成比例99.98%。剩余在建工程计划于20245月底前陆续完成收尾工作。按照三分建、七分管的原则,长期坚持做好雨污分流后半篇文章,保持雨污分流实施后的工作成效十分必要。

二、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效果评价工作

为规范昆明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效果和综合效益评价工作的开展,结合实际情况及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工程的实施特点,市生态环境局、市滇池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联合印发了《昆明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效果评价办法(试行)》,指导市、区两级各实施主体围绕污水溢流、水质净化厂进水浓度、水质净化厂进水水量、管网水位水质等数据指标,对项目实施前后开展综合对比分析,评价提升改造效果,强化对支流沟渠、溢流口、雨水口的精细化管理,促进提高排水系统运行效能提升、城市内涝缓解、汛期污染强度降低。具体由市滇池管理局统筹开展重点排口排放情况及水质净化厂进厂水量水质变化情况评价;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统筹指导县区开展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由市生态环境局统筹开展35条入滇河道汛期水质改善程度评价;由市水务局统筹开展城市内涝控制效果评价。根据入滇主河道及支流沟渠汇水,结合地形地貌、管道排向、道路、庭院小区边界等要素,昆明城区划定452个雨污分流改造汇水分区。结合现状情况摸排梳理,目前直接进入河道、支流河沟的排口约1773个,实施雨污分流后,封堵雨水排口均可打开,实现雨水入河。规划控制区域,按雨污分流建设后,雨水排口均可入河。

三、工作安排及下步打算

(一)加强排水管网设施管理

1.强化排水许可管理。一是结合实际情况,排水户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确定重点排水户清单。二是以排水许可为切入点,规范排水户排水行为,强化源头污水收集效能。

2.加强执法监督。一是市、区排水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维以及排水行为的联合监管和执法联动,形成执法合力,加强溯源执法。二是整治“小散乱”排水户污水排入雨篦、雨水管道行为,杜绝工业企业通过雨水管网违法排污。三是逐步健全排水户排水监管体系,加强对排水户排放污水监管,依法对违法排水行为进行处罚。

3.严格质量管控。一是强化生活污水管网建设质量管理,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督促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依法依规对管网工程质量负责,确保管网符合标准。二是相关单位应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严格组织管线工程验收,鼓励邀请管网运行维护单位参加验收。三是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运用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加强排水管材质量安全监管。

(二)完善排水管网运行维护机制

1.明确管网运行维护主体,建立常态化长效运维机制。一是各地要建立城市生活污水管网专业化运行维护队伍,严格规范安全作业流程,保障城市生活污水管网运行维护费用。排水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居住社区内部雨污水管网养护工作委托城市生活污水管网专业化运行维护单位负责。二是推动排水管理进小区,借鉴深圳治理经验,主要采取全面推进小区排水管渠专业化、精细化、系统化管养,解决排水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以改善和提升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从“投资建设为主”向“投资建设与运维管理并重”转变。三是推进《昆明市城镇与污水处理条例》修订,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由各区政府负责辖区庭院小区内部管网管养,并明确经费来源。

2.持续推进“厂网一体”专业化运行维护。一是各地要完善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鼓励组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专业企业,实行“厂网一体”专业化运行维护。二是排水主管部门要构建以污染物收集效能为导向的管网运行维护绩效考核体系和付费体系,对污水处理厂和管网联动按效付费。以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为目标,建设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

(三)推进三“清”工作

制定统一的清淤计划,认真开展清河、清管、清池“三清”工作,切实削减雨季溢流污染负荷,加强对调蓄池、泵站、山洪调蓄池、地下室泵站、初雨处理等设施的清淤、维护,加大清淤资金投入,提高清淤范围覆盖率、标准、频次,逐步解决排水系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59条(段),累计清淤长度61.04公里,清淤量17.61万立方米;已完成昆明主城区公共排水管渠清淤约246.942公里,清淤量约7991.04立方米;共清理化粪池6127个,清掏粪便残渣30800吨。下步将持续做好滇池流域入湖河道、支流及直接入湖沟渠、公共排水管渠、化粪池等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结合日常巡查、黑臭水体监测、水质监测等,持续推进各项管理工作,巩固三清工作成果。

(四)强化城市源污染治理

1.管理措施,加强城市管理水平。多部门通力协助,通过实施雨水管网清掏、餐饮美食街污染整治、汽修洗车场所污染整治、农贸市场污染整治、美容美发场所污染整治、垃圾转运站污染整治、化粪池污染整治、屠宰场污染整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整治、废品回收站污染整治、施工工地污染整治、城中村、庭院小区清洁整顿、城市道路清洁整顿、河道沿岸清洁整顿全方位保障雨污分流成效。

2.工程措施,加强初期雨水治理。一是调蓄池功能变更,目前昆明城区范围内已建成的19座调蓄池,集中分布在二环内或二环附近,总服务面积59.3km2,总调蓄容积25.04万m3。雨污分流改造前主要用于收集雨季合流水;雨污分流后,对调蓄池的进水系统进行适当改造,将调蓄池作为初雨调蓄池使用。以雨180天计,根据《昆明主城老城区排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分析,19座调蓄池全年可收集调蓄约1094m3初雨。收集的初期雨水,错峰排入对应的水质净化厂处理后排放。二是建设弃流井,通过设置初期弃流过滤装置,将降雨初期雨水弃流至污水管道或调蓄池,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轻的雨水经过截污挂篮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固体颗粒杂质后,可以直接排入自然承受水体。主要推荐建设智能弃流井,通常设置于雨水管道末端,点位布设需考虑现状雨污水管道标高、设施占地面积和下游污水管排水能力等条件。三是远期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源头削减初期雨水污染负荷。

(五)推动排水单元达标建设

学习广州经验,探索开展排水单元达标建设,把治水理念、爱水护水的意识传导到每一家、每一户。一是科学划定摸清排水单元底数,精准区分单元类别,把一个城市划分成上万个排水单元,实行精细化管理;二是制定创建标准及要求,规范内部管网巡查维护标准;三是明确各排水单元的权属人、管理人、养护人、监管人,压实各方责任;四是制定标准作业图,建立举报和监督考核机制。全社会参与雨污分流,创建达标排水单元。

(六)排“水管网一张图”动态更新工作

各区在完成市政、庭院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后,要形成准确的电子版竣工图,包括排水管线管位、标高、接口位置等详细信息,并及时提交市相关部门更新完善相关数据信息,实现对昆明城区排水管网一张图管理平台的动态更新工作。

(七)推进昆明市城市防洪排涝建设

雨污分流的雨水排出口为河湖及支流沟渠,排出是否顺畅受下游主通道影响较大。水行政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下泄、中疏、上截、高蓄”治理思路,同步开展山洪防治、河湖支流沟渠整治工作,从防洪排涝体系的整体构建出发,为建设韧性城市、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打下基础。

(八)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力打造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昆明样板”。一是按照全域推进建设理念,要求市域范围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按照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要求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二是在进行庭院小区提升改造时,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低影响开发措施,在有条件的区域,同步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从源头削减初期雨水污染。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您对滇池保护治理的诚恳建言,希望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如需了解更多滇池保护治理进展情况或需提出意见建议的,欢迎关注我局微信公众号滇池

图片4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

2024年6月24日

(联系人及电话:张平,0871-64312506)